乌审旗:绘天蓝云净“卷轴” 书绿水青山“答卷”
来源:金台资讯    时间:2023-08-29 11:30:11

阳光和煦,秋风微凉。天蓝云净,绿水青山。

金秋八月,行驶在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旗无定河镇,只见近处的绿意葱茏与远处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这是乌审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真实写照。


(资料图)

近年来,乌审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缺林少绿,土地荒漠化、沙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2.6%,到2022年底,全旗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32.92%和80%,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获得“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旗”“全国生态文明标杆旗”等诸多荣誉。

绿色发展 走好生态优先“新路径”

初春的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吉日嘎拉图家房屋后的一块空地上,一家三代人接力搬运树苗、挖坑、填土,把一棵棵樟子松种进湿润的土壤中。41年间,一家四代,14000多亩的荒沙披上了绿装,从东到西,从少年到花甲,吉日嘎拉图一家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着家园。

像这样的场景每年春天都印刻在乌审旗的生态画卷中。

为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乌审旗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旗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要,坚持不懈推进毛乌素沙地治理,为实现治沙富民的生态定位奠定良好基础。从“牧区大寨”精神,到建设“绿色乌审”理念,再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乌审旗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代一代接续开展绿色革命,书写了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审旗累计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领域投资超56亿元。

优势转化 吃好林草生态“旅游饭”

圣湖草原巴音淖尔,天高云淡,碧波荡漾,草长莺飞,牛羊成群。

走进位于图克镇的巴音淖尔草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打卡”,有的听着讲解员介绍草原文化,有的在骑马、射箭,有的在领略这天然的绿色之美。

“早些年,巴音淖尔草原上的牧民主要以放牧为生,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以草原生态旅游为突破口,抱团发展草原旅游项目,草原旅游业成为带动牧民转产增收的新途径。”巴音淖尔草原党员中心户哈斯巴亚尔这样介绍。

近年来,乌审旗按照“政府牵头、行业指导、市场主体、产业联动”的思路,采取质量提升、业态升级、市场推广、政策支持等措施,全面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萨拉乌苏旅游区提升规划修编工作和乌兰陶勒盖乡村全域旅游示范镇整体策划工作;完成博源生态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审走马文化旅游度假区提升改造工程;嘎鲁图旅游度假村、神水台、沙沙滩村、巴音陶勒盖马文化产业综合实践基地等研学基地建成投用;勇泰朗景酒店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四星级酒店申评工作。同时,乌审旗因地制宜,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拉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优质旅游景区景点重点打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乌审旗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重点产业园区,甘霖乌素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乌审旗持续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资源,为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多级联动 打好植绿护绿“主动仗”

入秋以来,刘虎荣依然每天坚持站在乌兰陶勒盖治沙站的瞭望台上环顾巡查,此时的林木依然正绿。多年来,这片处于毛乌素沙地腹部的家乡,在以他为代表的“一长两员”们的坚守下,从黄沙漫地,到出门见绿,不断发生着改变。

近年来,乌审旗把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要常抓不懈,以建设国家级三北工程绿化试点旗县、自治区级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示范旗县为抓手,在“林”上做文章、守护绿水青山,在“长”上促实效、压实治林责任,在“制”上求创新、完善保护机制,不断优化林草治理体系,持续提升资源保护能力,蓄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释放林草力量。创新推出“三个同步走、三个大转变、N个先手棋”的“3+3+N”乌审林长制模式,即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林长同步管理责任体系;促进国土绿化工作由规模化向精细化、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由绿起来向美起来富起来三个大转变;加强生态保护推出禁牧、轮牧、草畜平衡管理、林草智能监测、“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N项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着力建设标准高、示范强的乌审新名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乌审经验。同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对全旗森林资源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形成一套天上看、地面查的工作机制,切实保护好乌审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让绿色生态效益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一步,乌审旗将在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上下功夫,在推进“双碳”目标上求突破,全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应有贡献。(杨潇、白琛龙)

来源:乌审旗委宣传部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