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地发现猴痘病例,如何科学应对?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7-08 08:04:50

2022年以前,人类猴痘病例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带;2022年5月13日,英国首先报告本土猴痘病例,此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非地方性流行国家)陆续发现猴痘病例,近期,随着部分亚洲国家出现猴痘病例增多趋势,我国个别城市也出现了少数病例。

这让不少人十分担心:

“个人该如何做好必要的预防?”


(相关资料图)

“感染后一定会"毁容’吗?能完全治好吗?”

……

点击下图,一键查询关于猴痘问题的权威解答

和超5000种疾病科普

或滑动文章,一起来看权威解答

↓↓↓↓

猴痘是什么?

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1958年在绿猴中被发现。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主要宿主与传染源:

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多种猴类和猿类)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

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猴痘传播途径: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人与动物之间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以及男男性行为传播。

人群易感性: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感染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

01

潜伏期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02

发病早期

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

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03

发病后

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

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03

2~4周后可逐渐康复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猴痘如何治疗?

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并发症治疗: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个人如何预防猴痘?

积极做好自我防护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以往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如果发现对方有头痛、发烧、出现皮疹疱疹等情形,要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

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男-男性行为人群一定要主动了解猴痘预防知识,积极做好自我防护。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

发热、头痛、皮疹、疱疹等症状和体征时

要及时就医,及时检测

信息来源:中国疾控动态、健康中国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